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欧元区危机、新兴市场经济过热、中东乱局……进入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正在面临新风险;与此同时,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要素也仍未退去。如何准确判断和把握世界经济未来发展趋势?面对已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世界经济,各国该如何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6月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全球智库峰会”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峰会召开时,全球正处于金融危机最严重之时,首届峰会为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复苏提供了有益的建言,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目前,已进入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仍存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全球治理格局处于危机后的重塑中,世界经济多极化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凸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届峰会以“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为主题,邀请了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外国前政要、国内外知名智库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商业领袖等出席,聚焦国际热点话题,以期能够准确预判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对策。
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本届峰会的重要讨论内容。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经历了一段相对较快的复苏过程后,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明显的放慢趋势,不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面临着复杂的经济态势。当前,欧洲债务危机仍阴云不散,美国经济数据起伏不定,日本大地震对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激增。尽管全球经济已渡过了金融危机中最艰难的时刻,但全球经济整体上仍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中。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弊端暴露无遗。在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之际,加速改革成为与会嘉宾普遍共识。在本届峰会上,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是无法回避的重大议题。全球是否需要21世纪新布雷顿森林会议、如何设计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全球金融稳定的责任及G20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都成为与会人士热议的话题。
造成金融危机的基本要素仍在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国际经济部主任保拉?苏巴齐分析说,随着各国经济政策的正常化,世界经济出现了放缓的迹象。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疲软,就业等深层次问题难以短期解决。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正承担着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责任和重担。她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未来世界经济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取决于政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她认为,造成国际金融危机的基本组成要素还存在,国际社会必须继续保持警惕,必须要解决金融领域存在的内部脆弱性问题,必须要考虑通货膨胀压力,管理好经济的泡沫问题。
世界经济面临第二轮冲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谈到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时分析说,“如果说2009年国际贸易的大幅度下降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一次冲击波,由美元贬值带来的通货膨胀可能是第二轮的冲击波,正如日本地震一样,第一轮冲击波是地壳的震动,第二轮冲击波是海啸。”
他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3年来,由于各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使世界经济避免了上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的大萧条,出现缓慢复苏的迹象,但是由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性通货膨胀,给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了新的冲击。第一轮冲击波使全球的贸易下降了30%以上,第二轮冲击波可能使人们手里的美元资产被吞食掉1/3以上,这一轮冲击波对上一轮冲击波相比,它的破坏性影响可能要大得多。
他指出,通货膨胀,再加上欧洲、日本主权债务问题,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为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蒙上厚厚的阴影。但是展望全球经济也有许多亮点,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5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良好,这5个国家的人口占全球的42%,而经济总量只占全球的18%,外贸总额仅占全球的15%,城市化率只有44%,这5个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会产生出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今年世界经济的两个没料到
“今年的世界经济出现了两个没有预料到的变数,一是日本发生了地震、海啸和核泄漏,二是西亚、北非出现了混乱或者说战乱。这两大没有预料到的变数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谷源洋以“两个没有预料到”描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他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出现的阶段性减速并不意味着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到来,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但是从复苏阶段走向扩张阶段恐怕还需要几年的时间。”
关注G20的后续作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认为,当前美日欧三个主要经济体都需要进行大力度的紧缩财政,而在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选举周期的接近,政府最关心的是比较短期的目标,真正严格的、大力度的紧缩方案可能没有办法付诸实施,这就陷入一个政策和经济结构性的矛盾和结构性的恶性循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总体上是发展不错的,但是随着输出性的通货膨胀因素,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波动,新兴经济体也受到非常大的牵连。
曲星认为,在以上背景下,现在应关注G20究竟该怎样发挥更好的作用。他认为,G20诞生以后,对防止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随着经济危机最困难时候过去,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这也意味着在G20的范畴里很难对这个问题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和诊断。
他强调,虽然发行货币是主权行为,但主要国际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国,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制约,应该遵从什么样的规范,G20实际上可以作出一些规范性的决定。
警惕国内政治变化对G20合作的影响
未来一段时期,G20成员国政治版图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也成为一些与会嘉宾关注的话题。
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执行董事托马斯?伯恩斯认为,当前G20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他认为G20应确保有一种高层次政治的参与以及监督的过程。在过去两次G20的会议中,与会各国领导人共同发表了声明,决定通过共同的多边会议来解决很多的挑战。各国领导人的参与对于解决国际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他提醒说,明年美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国的领导层会出现一些变化,应关注这种变化对G20机制的影响。
印度国际发展中心经济顾问苏曼?贝利表示,中印有共同的利益来推动全球化。他认为,20国集团是目前唯一能够把全球化的政治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的机制。但应警惕的是,很多国家将面临选举,由于发达国家的国内政治因素,中国、印度以及其他金砖国家很容易成为被指责的对象。(本报记者:杨川梅)